謠言:“父債子還”是“天經地義”的?
“父債子還”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觀念,父輩生前欠下的債務由他們的子女代為償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并以家庭為單位,這樣的處理方式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但其實這種觀點并不完全正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條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條規定,繼承人以所得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清償責任。
從法律角度講,父與子是兩個相互獨立的民事主體,兩人不因血緣關系的存在而混同。也就是說,只要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父與子都有資格進行獨立的民事活動,并且獨立承擔民事義務。同時,依照民法理論,債權是相對的,僅對特定的債務人發生效力,債務未經合法轉移,只能由債務人本人承擔,即便債務人的子女,都沒有義務為債務人承擔債務,將他人承擔的債務,強制或者半強制地讓其他人來承擔,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但是,如果債務人死亡,并產生繼承關系,當繼承人選擇了繼承遺產,就需要繼承人以所得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但如果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清償責任,這才是合法的父債子還。(來源:雅安雨城區法院)
為什么春節后第二波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沒來?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小湯山方艙醫院醫療專家李侗曾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從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大部分地區的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人們剛感染之后,體內抗體水平比較高。這次春節雖然人員流動大,但由于新冠病毒目前還沒有發生太大的變異,所以未出現新的疫情高峰。盡管如此,我國下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將何時出現以及出現程度如何目前還是未知,需要做好監測,脆弱人群仍須做好防護。(來源:新華網)
成都人社局最新提醒:警惕招聘陷阱
近日,成都人社局發布最新提醒,警惕4大招聘陷阱:
一、刷單陷阱
犯罪分子打著“兼職刷單,月入過萬”的旗號,施以小利騙取求職者信任,完成網絡交易,等刷單金額增大后,再卷款跑路。
求職者務必要通過正規招聘平臺及網站進行求職應聘,不要輕信網絡上所謂“無門檻”“高收益”“零要求”的兼職廣告,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號、網銀密碼、支付寶或微信交易密碼、身份證號碼等信息,警惕互聯網金融詐騙。
二、培訓貸陷阱
某些培訓機構冒充招聘公司發布“低門檻、高收入”的虛假招聘信息,以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來吸引求職者,但須借貸支付培訓費。
求職者要增強辨別和防范意識,參加培訓前要看培訓機構是否具備培訓資質,經營范圍是否包含培訓內容,承諾薪資是否與社會同等崗位條件薪資水平大體一致。同時,要注意保留有關材料,一旦發現被騙,立即向有關部門報案。
三、收費陷阱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蛘咭云渌x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扣留他人證件原件,求職者不要將證件原件交付他人。需要提供證件復印件的,要在合適位置注明具體用途。求職者要謹記,應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費用,對于要求交報名費、培訓費、保證金等作為條件的面試或入職,需要謹慎對待。
四、傳銷陷阱
有些非法的傳銷機構,披著合法公司的外衣,打著對外招聘的幌子,需要求職者上崗后交納入會費或者購買公司的產品,取得加入或發展他人的資格后牟取非法利益。
求職者要了解有關禁止傳銷的法規,掌握識別傳銷的基本知識;自覺抵制誘惑,樹立勤勞致富、拒絕傳銷的防范意識。(來源:成都人社局官微)